月报
编译器是一个复杂的软件系统,它将用高级编程语言(如 C++, Java, Python 等)编写的源代码翻译成计算机可以执行的机器代码或中间代码。理解编译器相关的知识对于计算机科学的学习和软件开发至关重要。以下是编译器相关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 编译过程的阶段 (Phases of Compilation):
一个典型的编译器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阶段组成:
词法分析 (Lexical Analysis):
将源代码的字符流分解成一个个有意义的 词素 (tokens),例如关键字、标识符、运算符、常量等。
这个阶段通常由 词法分析器 (lexer) 或扫描器 (scanner) 完成。
它还会去除空白符、注释等对语法结构没有意义的部分。
词法分析的输出是 token 流。
语法分析 (Syntax Analysis):
接收词法分析器产生的 token 流,并根据编程语言的 语法规则 (grammar) 构建程序的 抽象语法树 (Abstract Syntax Tree, AST)。
AST 是源代码结构的一种树状表示形式,它忽略了具体的语法细节,更侧重于程序的逻辑结构。
这个阶段通常由 语法分析器 (parser) 完成。
常见的语法分析技术包括 自顶向下 (top-down) 和 自底向上 (bottom-up) 分析,以及像 递归下降 (recursive descent)、LL(k)、LR(k) 等分析算法。
语义分析 (Semantic Analysis):
对抽象语法树进行语义检查,确保程序的语义是合法的。
主要任务包括 类型检查 (type checking)、作用域分析 (scope analysis)、变量声明检查 等。
这个阶段还会收集类型信息并存储在符号表中,供后续阶段使用。
语义分析的输出是带有语义信息的抽象语法树。
中间代码生成 (Intermediate Code Generation):
将带有语义信息的抽象语法树翻译成一种 中间表示 (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 IR)。
IR 是一种介于源代码和目标代码之间的表示形式,它通常具有一些抽象的特性,方便进行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常见的中间表示形式包括 三地址码 (three-address code)、静态单赋值形式 (Static Single Assignment, SSA) 等。
代码优化 (Code Optimization):
对中间代码进行各种优化,以提高目标代码的性能(例如执行速度、代码大小、能耗等)。
优化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层次,例如 局部优化 (local optimization)、全局优化 (global optimization)、循环优化 (loop optimization) 等。
常见的优化技术包括 常量折叠 (constant folding)、公共子表达式消除 (common subexpression elimination)、死代码消除 (dead code elimination)、循环展开 (loop unrolling)、函数内联 (function inlining) 等。
目标代码生成 (Target Code Generation):
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翻译成目标机器的 机器代码 (machine code) 或 汇编代码 (assembly code)。
这个阶段需要考虑目标机器的指令集架构、寄存器分配、内存管理等问题。
目标代码生成器需要选择合适的指令序列来实现中间代码的操作。
符号表管理 (Symbol Table Management):
符号表是一个数据结构,用于存储程序中使用的各种符号(例如变量名、函数名、类型名等)的信息,包括其类型、作用域、内存地址等。
符号表在编译的各个阶段都会被使用和更新。
错误处理 (Error Handling):
编译器需要在编译过程中检测和报告各种错误,包括词法错误、语法错误和语义错误。
良好的错误处理机制可以帮助程序员快速定位和修复代码中的问题。
2. 编译器前端、后端和中端 (Compiler Front End, Back End, and Middle End):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编译过程,通常将编译器划分为前端、后端和可选的中端:
前端 (Front End): 主要负责与源语言相关的处理,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以及生成中间代码。前端不依赖于目标机器。
中端 (Middle End): 主要负责与目标机器无关的代码优化。它接收前端生成的中间代码,并对其进行改进。
后端 (Back End): 主要负责与目标机器相关的处理,包括目标代码生成和机器相关的代码优化(例如寄存器分配、指令选择)。后端依赖于特定的目标机器架构。
3. 相关理论基础:
理解编译器的工作原理需要掌握一些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 (Formal Languages and Automata Theory): 这是理解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的基础,包括正则表达式、有限自动机、上下文无关文法、下推自动机等。
数据结构与算法 (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 编译器在各个阶段都使用各种数据结构(例如树、图、符号表)和算法。
计算机体系结构 (Computer Architecture): 理解目标机器的指令集、寄存器组织、内存模型等对于目标代码生成和优化至关重要。
程序设计语言原理 (Principles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 了解不同编程语言的特性和设计思想有助于理解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
4. 重要的工具和技术:
词法分析器生成器 (Lexer Generators): 例如 Lex、Flex,可以根据正则表达式自动生成词法分析器。
语法分析器生成器 (Parser Generators): 例如 Yacc、Bison,可以根据上下文无关文法自动生成语法分析器。
编译器基础设施 (Compiler Infrastructure): 例如 LLVM (Low Level Virtual Machine) 和 GCC (GNU Compiler Collection),它们提供了模块化的框架和工具链,方便开发新的编译器或进行编译器相关的研究。
中间表示 (IR): 了解不同的中间表示形式及其特点,例如 SSA。
代码优化技术: 熟悉各种常见的代码优化算法和策略。
5. 不同类型的编译器:
本机编译器 (Native Compiler): 将源代码直接编译成目标机器的机器代码。
交叉编译器 (Cross Compiler): 在一个平台上编译生成在另一个平台上运行的代码。
解释器 (Interpreter): 与编译器不同,解释器是逐行或逐语句地解释和执行源代码,而不是先将其翻译成机器代码。
即时编译器 (Just-In-Time Compiler, JIT): 在程序运行时将字节码或中间代码编译成本地机器代码,以提高执行效率(例如 Java 的 HotSpot 编译器)。
源代码到源代码编译器 (Source-to-Source Compiler) 或转换器 (Transpiler): 将一种高级语言的代码翻译成另一种高级语言的代码(例如 TypeScript 到 JavaScript 的转换)。
总结:
编译器相关的知识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领域,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多个核心概念。理解编译器的原理和技术对于开发高效可靠的软件、设计新的编程语言以及进行系统级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实习生而言,了解编译过程的基本阶段、前端和后端的概念,以及一些常见的术语和工具,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软件的构建过程和底层原理。
@gyx47
- Merged PR: 2
- upstreamed
- issues
- jedi-vim+pytest failed
- paraview-catalyst 2.0.0-2 +test error
- fprintd 在qumu虚拟机下实验,打了ready标签
- system76-firmware怎么还没合并啊,修了一个io的问题
- live-media包过期了,修了发现不需要修,arch上游打了outdate标签
- ruby-slim
- issues
@gyx47
- Merged PR: 2 rbenv?,browserpass-firefox,apt-swarm
- upstreamed
issues
- rbenv + depends loss
- ncrack(?x86下也少包和环境不知道提交到哪里,)
- ncrack + build fail
- cl-cffi+sbcl riscv64 unspported因为不能提交issue所以发邮件到sbcl-devel@lists.sourceforge.net
pr
5月
@gyx47
- Merged PR: 2 python-pyjsparser,telepathy-salut,telepathy-gabble
- upstreamed
- issues
- pr
6月
@gyx47
- Merged PR: 0
- else
- mark alsa-ucm-conf ready
- mark bore ready
- upstreamed
- issues
- pr